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的通知
冀政字〔2020〕14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0年3月19日
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产业基地、打造开放平台,我省应急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扩大、产业不断聚集、龙头引领增长、应急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良好局面。同时,还存在应急产业保障支撑能力与区域应急需求不够匹配,布局分散、集聚优势不明显;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引领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体系不完备,应急产品生产配套能力较弱,技术含量、附加值相对较低,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先进应急装备匮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反映出我省防护服、口罩、医用护目镜、电子测温仪、呼吸机等产品生产能力储备严重不足;产业支持政策缺乏系统集成,统计监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等短板。
为加快我省应急产业发展,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工信部联运行〔2015〕190号)、《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信部运行〔2017〕153号)等政策文件,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涵盖应急装备、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及“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化应急装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融合,扩大交流开放,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提升应急产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打造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应急产业新高地,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遵循应急产业公共属性,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完善应急产业政策体系,健全应急产业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应急产业健康发展新生态。
坚持市场主导,需求牵引。强化需求侧引导,培树新型消费观念,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示范应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应急产业的内生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聚焦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需求,围绕标志性应急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应急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推动应急产业迈向中高端。
坚持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地、特色集群,着力强链、延链、补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全产业链系统集成,培育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坚持产业联动,融通发展。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应急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创新、互促发展,打造应急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急新产品和新服务。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省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完备的应急产业体系,具备提供高端装备和服务产品的能力,应急保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规模加速壮大。力争到2025年,全省应急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6000亿元以上,其中应急装备产业占比60%以上。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深入推进唐山开平、张家口怀安2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6个省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壮大2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应急产业特色集群,形成“2+6+20”的产业格局。
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培育超百亿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急产业龙头企业5家左右,超十亿元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50家左右;培育50种以上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应急装备、优势产品。
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建设100个省级以上应急产业相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构建起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于一体的创新研发体系。
服务保障不断强化。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建设3-5个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二、发展重点
(一)新型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坚持智能化、小型化、便携化发展方向,开发集融合、协同、可视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技术装备。推动石家庄信息产业园应急通信装备集聚发展,加快推动北斗综合位置云服务平台、北斗海洋信息化系统、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等研发,建立面向综合应急救援的应急通信与指挥调度平台;推动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通信便携装备、便携指挥装备、灾害事故现场自组网通信装备、灾害事故现场感知装备、宽窄带融合数字集群通信装备、小型高度集成卫星通信装备等应急指挥通信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二)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方向,发挥现有创新资源优势,开发一批高精度预测预警装备产品。加快中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徐水基地、唐山市高新区智慧应急装备产业园等基地(园区)建设,发展预警预测和灾害预测装备,突出发展防旱抗汛、森林草原火灾虫害、地震台站观测、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等自然灾害预测探测装备;矿山监测及灾害预报、危险化学品全程动态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管理、环境污染应急监控预警、关键介质放射性监控、车辆放射性物质监控等公共安全监测预警装备。
(三)高可靠风险防控与安全防护产品。坚持数字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方向,围绕家庭防护、公共卫生防护、生态环境防护、社会公共安全防护等领域,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可靠的应急防护新产品,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壮大石家庄医疗防护、涿州健康防护、沧州防护关键原辅料产业,加快迁安防震减灾应急产业园建设,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安装于一体的防震减灾产业化创新园区;加快邢台宁晋、沧州河间、石家庄晋州电线电缆集群发展,在耐火、阻燃、耐高温电线电缆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发展防护服、医用口罩、防毒面具等防护产品及其关键原辅材料、数字化消防单兵装备、燃爆防控技术装备、高效智能消防员呼吸装备、矿山井下紧急避险装备;灭火毯、高楼逃生绳;汽车安全系统、安全报警系统、烟雾逃生舱等装备和产品。
(四)专用紧急医学救援装备和产品。坚持智能化、便携化、精密化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开发一批多样化、标准化、高科技、高效能的专用紧急医学救援装备。加快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秦皇岛大健康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防控突发公共卫生疫苗和药品及家用应急包、应急救援止血系统、医学急救药械、公共场所公众自救互救设备与设施、车载应急箱等应急医疗产品,呼吸机、负压救护车、便携式紧急医学救援设备、便携式/机动式卫生应急后勤保障装备、食用品安全快速监测装备、应急水质监测装备、卫生应急现场快速检测及应急消毒装备等应急装备产品。
(五)特种交通应急保障技术装备。坚持大型化、专业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加强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交通应急技术装备。加快中铁十六局隧道施工机械装备、综合管廊施工设备等高端研发装备基地建设,开发新一代多功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应急交通装备。围绕铁路、公路、水路、山地、海上和航空等特种应急交通运输重大需求,重点发展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恢复、修复装备,隧道救援车、架桥机、冰雪清除机械、环保型融雪剂等道路应急抢通装备;探测、灭火、救援、医疗等航空救援装备;专业消防救助船舶、应急救援船等水域救援装备。
(六)重大消防矿山等抢险救援技术装备。坚持轻型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强对抢险救援装备重点难点的科研攻关,研发一批高效、精良的技术装备。加快建设遵化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园、乐亭建筑支护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特种消防成套处置装备、应急排涝关键技术及装备、多功能化学侦检消防装备、大型工程救援装备、智能火灾探测及灭火系统、水域水下救援装备、电力应急保障装备、便携机动救援等装备,打造集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培训演练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
(七)智能无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方向,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R/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装备的融合,开发一批智能无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突破机器人应急救援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石家庄市鹿泉区无人机产业基地、唐山机器人产业园区、香河机器人小镇等园区(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消防安全、公共安防、火灾侦查、填充支护、巷道清理、管道安装、井筒巡检、井下抢险、应急防爆、反恐排爆等机器人;现场勘察、人员搜索、物资投放、森林消防、水文探测、巡检监控、灾害评估等无人机。
(八)突发事故处置专用装备。坚持便携化、信息化、快捷化发展方向,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转化。加快泊头市环保设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移动式医疗垃圾快速处理装备、禽类病原体无害化快速处理装备、有害有毒液体快速处理技术装备、移动式可再生能源/水处理装备、土壤/大气/水污染快速处理装备;应急高空作业、大型爆破拆除、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控等装备。
(九)新型应急服务产品。坚持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发展方向,围绕提高突发事件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多种形式的新型应急服务保障体系。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污染、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检验检测等应急管理支撑服务,自然灾害防治、消防、安全生产、应急测绘、安保等应急专业技术服务,紧急医疗、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着重培育产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交易、安全培训、应急安全体验馆、灾后心理康复疏导及恢复、应急旅游体验等应急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应急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唐山、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秦皇岛、廊坊、邯郸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园区发展特色应急装备和服务基地,培育形成2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应急产业基地、20个特色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应急产业链。
推动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唐山市现有产业优势,支持智能救援装备、监测预警装备、工程抢险装备、应急防护装备、工程消能减震装备等五大产业发展,建设唐山应急装备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张家口市怀安县区位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加快应急文化传播、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应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张家口怀安公共应急体验示范基地。
建设省级应急产业基地。推动石家庄应急通信和医药防护应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装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用药品、医用防护、救援等产品;推动秦皇岛智能消防与医疗救助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医疗器械、消防安全、工程抢险救援装备等应急产品;推进保定新能源应急和医用防护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医用防护和健康产业等;推动邯郸安防应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核电站安全风险防控装备、信息安全装备、应急能源装备、危险气体防灾减灾装备、防护产品及其关键原辅料等产业;推动邢台应急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特种消防车辆、高端智能特种装备、多种气体探测机器人等产业;推动廊坊防灾减灾服务应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呼吸机、医疗服务、应急教育培训等。
建设省级重点应急产业特色集群。以园区为载体,做好服务平台,做优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协同,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石家庄市高新区先进设备制造、石家庄市鹿泉区电子信息、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三河市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大健康、泊头市环保设备制造、景县铁塔钢构、乐亭县建筑支护装备等20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应急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企业配套、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关联企业相互协作支撑的产业格局。
(二)增强应急产业创新能力。
持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应急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努力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于一体的创新链。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30%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突破极端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监测预警,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人员防护,灾害信息获取、生命搜索救护、现场保障、抢险救援处置,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等关键技术。
健全应急产业创新平台。支持现有应急产业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手段,引进创新资源,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资源技术优势,在关键技术、技术标准、专利保护、成果转化等方面广泛合作,建立京津冀应急产业联盟;继续扶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支持创建一批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中试、检测、信息、推广、交易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建立应急产业协同研发实验室,着重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技术、产品及处置方案研制能力。
开发一批关键技术。面向公共安全国家战略和我省应急保障重大需求,推进源头创新,重点围绕灾害机理、应急保障、预防防护、应对处置和应急服务等方面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大研发力度,突破应急通信、无人救援保障、消防处置救援、突发环境应急、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救援人员防护等关键技术,结合我省抢险救援、医用防护、消杀、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在救援机器人、灭火设备、防护服、呼吸机、负压救护车、新型应急指挥系统、智能红外测温系统、生物检测试剂、生物药品等应急产品的精密化、智能化、高端化等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各种形式的应急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广交流活动,促进先进应急成果应用,加大京津冀应急产业链协同,推进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一批科研成果在我省孵化产业化;推进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等高校成果产业化;培育发展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态,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消防、安防、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医学救援、防灾减灾、反恐防暴等应急技术工程化,促进物联网、北斗导航、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对并形成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
(三)推进应急产业融合发展。
在应急产业全产业链体系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军民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打造应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加快应急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与应急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信息化应急管理产品,推广“互联网+应急产业”模式应用,加速应急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河北省开放式应急信息服务平台,将应急产业重点企业纳入平台管理,为应急管理提供通信、预警、决策、调度支撑服务,形成应急产品和服务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应急技术、产品和服务交流推广。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50个数字化车间,开发一批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通过5G融合赋能,大力推动5G在交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环境治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造10个以上的5G应急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力争我省5G+应急融合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发挥军工企业在通信和卫星导航、数据传输终端、特种防护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建立与相关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对接机制,围绕应急装备产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着力打造张家口北方军民融合山地冰雪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应急通信、通信指挥、工程抢险、应急电源等专用车辆。加快石家庄信息产业园等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园区),发挥预警监测优势,加大灾害监测预警产品研发力度,发展对地遥感观测卫星等监测装备,推进自然、社会及重点监控区域监测预警装备产业化。
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应急制造业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实施应急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推进总集成总承包及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个性化设计、在线监测等。支持应急制造业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推动销售模式、生产模式、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设计服务、供应链服务等转变和提升,引导工业企业由单纯产品供应商向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提供以及运维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促进应急产业间融合发展。顺应应急产业多行业交叉、多技术融合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积极推动应急产业融入全省相关产业的布局和规划,形成应急产业与医药卫生、轻工、纺织、食品、建材、能源、交通物流、保险租赁等产业协同发展,以应急物资需求带动相关行业转型发展。
(四)培育应急产业优势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特色支撑、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发布100家省级应急产业重点企业目录,推广一批应急产品和服务,力争有一批企业进入国家应急产业重点企业联系名单。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产业在短时间内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围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人才引进等关键环节加大投入,支持应急产业优势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研发制造、集成创新、工程实施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企业集团。鼓励有发展基础的大型企业向应急产业领域转型发展,围绕应急产业链核心产品和技术,加强研发生产和服务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标准、指南等公共服务,打造5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
加速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技术、信息、政策等公共服务,培育一批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应急产业领域的配套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一批配套协作关系密切、具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
(五)完善应急产业技术等基础体系。
完善应急产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加快制(修)订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标准,打造一批实用性和指导性强的应急产业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我省应急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应急产品质量监管,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提升应急产品检测能力。着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开发应急产业专用测量、测试设备,构建应急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
推进应急产品工业设计。本着“平急结合、专通并用”的原则,对应急产品加大研发设计,打造一批工业设计典型案例,切实发挥工业设计在应急产业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产品的设计感、时尚感、可靠性、安全性,提升应急产品的附加值和使用效率。组织应急企业参加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等展会。支持张家口怀安和唐山开平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联合打造国内首个以应急设计为主题的专项工业设计大赛,引领应急产品发展潮流。
实施应急产品“三品”行动。实施全产业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增加适销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产品供给能力,每年推出100项标志性应急新产品。积极开展产品对标活动,逐步缩小与标杆产品、国际标准差距,鼓励企业提高产品高端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在重点领域树立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推进应急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发展,重点发展应急通信、预测预警、医学救援、智能无人救援装备、消防救援、抢险救援等应急产品。促进应急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发展,在突发事件风险预警、隐患排查与治理救援服务、应急培训与演练等领域,培育一批名牌企业。
(六)加强应急产业市场培育。
加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消费需求,切实提高政府采购力度,不断完善应急基础设施,多方联动促进应急消费升级,推动形成政府采购、工程配置、家庭使用为主的应急产品和服务消费格局。
开展应急产品“七进”行动。广泛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开展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及重视程度,提升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增加应急处置知识,拓展应急产业市场空间。统筹发挥各类活动载体作用,推动应急科普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公共场所,提升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快应急文化主题公园、纪念馆、科普园地(基地)、应急避险模拟体验馆、社区防灾体验中心、公共安全实训示范性服务平台等应急体验场所及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安全技能培训。支持应急产品和服务的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展示体验中心建设。出台引导家庭购置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鼓励政策,探索设立应急产品和服务专项购置补贴,营造安全应急新型消费良好环境。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应急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制定政府购买应急产品和服务具体措施,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应急产品、应急服务需求对接机制,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建设,规范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行为,推动应急产品和服务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完善应急设施配置。补齐防灾减灾设施短板,加强学校、公共场所、高层建筑、交通基础设施、矿山、危化品生产经营场所等重点区域的应急设施设备配置。推进边远地区预警信息接收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制(修)订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等配置应急设施标准,在机场、火车站等人口密集地区配置公共场所公众自救互救设备与设施,合理提高配置水平,带动应急产品提档升级。实施综合减灾示范区、安全社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等工程建设。
(七)加大应急产业开放合作。
对标国际领先、国内高端、京津先进的应急产业技术、服务理念与标准,借助国内外交流合作商洽展示平台,搭建国内知名的应急展洽平台,扩大我省应急产业的特色产品与服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强化应急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高端产品,学习借鉴先进服务理念,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面向国际市场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型,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稳定国际市场占有率。支持优势企业参与海外应急救援处置,鼓励企业“走出去”。组织省内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特色应急展览、双边或国际论坛及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利用相关平台交流推介应急产品和服务,扩大我省应急产业开放度。在对外援助、境外救援等事项中,提供系统集成、产品供应、应急服务、运营维护等全链条保障,提升我省应急产业实力和综合救援能力。
推进京津冀应急产业合作。积极对接京津的高端创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京津研发+河北制造的应急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体系。以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快怀安、唐山等应急产业基地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救援服务)合作,在产业链条打造、创新链条协同、应急服务、市场培育、国际交流上,打造应急产业区域合作新样板、产业协同发展新样板。
打造应急产业展示交流平台。办好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协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应急产业产品高端展洽平台,营造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八)加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
建立主体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探索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与协调机制,建立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与实物储备、社会储备为一体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省政府、市政府、救援机构、社会慈善机构、企事业单位、家庭及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的全方位、多层次物资储备和管理体系。省政府负责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市政府负责一般和较小规模突发事件的部分应急物资的储备,救援机构负责专业化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社会慈善机构负责部分应急生活物资的储备,企事业单位负责适用本单位的应急物资的储备,家庭负责个人防护、自救和家庭应急部分装备的储备,生产企业配合政府及救援机构提供实物和生产能力代储。
建立生产能力动态化储备体系。立足我省现有产业基础,瞄准应急物资储备的薄弱环节和未来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企业自愿的原则,围绕生物制剂、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护目镜等市场需求小、经济效益低、应急保障不可或缺的物资,建设3-5个水平较高、反应快速的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实现特殊应急产品关键时刻“产得出”。支持医药企业建立京津冀鲁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盟,打造国家级小品种(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
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收储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收储机制,增加承储企业和储备种类的多样性,将物资储备种类拓展到各类突发事件的各应急环节的物资和装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时无备,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精准测算需求,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分级分类确定政府储备量和医疗机构日常储备量,提升储备效能。鼓励相关企业建设柔性化生产线,能够实现在紧急状态下快速转产,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应急产业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强化工作督导,抓好规划落实,统筹推进全省应急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应急产业运行统计监测体系。各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市级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本地应急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应急产业全产业体系各类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二)强化财政支持。省、市安排应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应急解决方案和应急产品。建立征用应急物资、装备补偿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应急领域产品和软件纳入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和软件首版(次)产品综合保险的补贴范围。对各类投资省内应急企业的基金规模达到3000万元、投资期限满两年(含)以上的,按不超过其实际投资额1%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扣除政府引导基金),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三)强化金融支持。建立政府引导应急产业发展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应急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在现有政府引导资金下设立我省应急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沪、深交易所主板以及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首发上市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技术先进、优势确立、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的应急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应急产品生产企业的担保力度。
(四)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应急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应急相关专业,推动各方联合培养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应急产业专家库,制定应急专家队伍储备机制和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有实力的应急专家队伍。建立专家技术咨询制度,选聘有理论和实战经验的应急领域专家到高校兼职或举办讲座,全方位推进应急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训。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和安家补贴,在签证、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
来源: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